●大量提供:五月王李、红晶李、芙莱索等苗木和接穗。
●特别推荐:五月王李。
李树属蔷薇科、桃李属、李亚属植物,是落叶果树中适应性最强的树种,抗旱,耐高温、高湿且抗寒。李是优良的鲜食果品,营养丰富:果实含糖量7%~17%、酸0.16%~2.29%、单宁0.15%~1.5%,含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B1、B2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含有17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等,具有抗衰老作用。李果亦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利尿、活血祛痰、润肠等功效。李果酸甜适度,外观鲜美,不仅适于鲜食,还可制干、制罐、制果脯、果酱、果汁、果酒和蜜饯等。李树浑身是宝,李仁含油率高达45%,李仁油是工业润滑油之一;李树的叶簇、花朵和果实均有观赏价值,李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
我国是李亚属植物重要的起源中心,李树栽培范围广泛,品种丰富。在我国,栽培的李树主要为中国李,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诗经》、《齐民要术》中均有李树栽培的记载,不仅南北各省区均有种植,而且李子品种众多。各地李子均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态适应类型,但因栽植零星,长期沿用实生和分株繁殖,又忽视了地方良种的发掘、选育推广与品种更新,所以在整个果树生产中处于“小”而“杂”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国李树栽植面积达154.8万亩,产量46.8万吨,人均占有李果不足0.5千克,1996年我国李树产量达到205.9万吨,居世界首位。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李树优良品种,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采用良种良法,实行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是使果农快速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目前我国李生产仍处于长期自给性小农经济向商品化市场经济转移阶段,生产规模小,栽植分散,管理粗放,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这是目前限制李生产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和扩大外销的重要障碍之一。为改变这一现状,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我国农技部门从国外引进了数十个欧亚系和北美系李子品种,从中筛选出果实大、品质好、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外观漂亮的李子品种进行推广。 但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很多国外引进的李子其适应性并不好,如前几年的黑宝石、紫琥珀等,尤其是近年来抄得很热火的杂交杏李,在南方绝大多数地区都花而不实,几无经济效益。我们经过多年的的努力,从众多国内外李子品种中筛选出数个南方适宜的李子品种,今年特推出三个品种,现向大家介绍于后。建议按3×1米、3×2米、3×1.5米、4×2米栽植。